[相像人生系列] “大片幅人像攝影” 之對談 – Bobby Sham [11 May 13]

早前Alternative Art 的攝影達人林志堅先生(Tony Lim) 和大家一起進行了一系列的8×10人像攝影項目,最令人心動的相信就是那古典鏡頭影出來的效果。今集請來嘉賓善用古典銅鏡拍攝藝術人像的沈嘉豪先生(Bobby Sham)與林志堅先生(Tony Lim)對談,一起探討他們以Petzval鏡頭作為媒介,如何與人溝通及分享經驗 ……

Alt-Art_Web-BS

自古以來,「人」就是藝術家眼中喜歡探索的其中一個主題,攝影亦不例外,當匈牙利數學家 Joseph Petzval 在1840年發明了大光圈 (F3.6) 镜頭之後,將原本需要超過半小時的曝光時間減至少於一分鐘,人物攝影便可大大發展了。

我相信每個「人」都應該有他/她自已的故事。 有些時候那些故事多多少少也可以從他們的衣着(或裸體)、 化裝(或不化裝)、 所擺的姿勢、 所選的位置、地點背景、 及一些圍繞他們的物件所反影出來… 人物攝影師就是要把這些東西通過攝影表達出來。

其實人物攝影亦可看成是攝影師與被攝人物的一種溝通過程,是一種藝術,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,只有經驗的分享,最终還是要攝影師發展各自的方法,導師只可從旁引導。

- 沈嘉豪 (Bobby Sham)

沈嘉豪(波針) ,香港摄影艺术家。也從事摄影艺术行政及教育工作。曾任香港牛棚艺术村管理委員会副主席(2003年)、香港录影太奇懂事会副主席(2003-5年),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体係碩士班兼职講師,香港攝影文化協會秘書,香港國際摄影節發起人。他於1987年於香港理工大学設計系取得平面設計(多媒体)学士学位。過往他舉辦過三次個人摄影展覽:<波針系列──針孔摄影展> (1995年);<波針系列2.0--菠蘿油> (1998年) 及<北京的灰籃色> (2008年),及在二十多年間参与多次国际及香港的大型摄影展。近作<未>於 <愛未來 >視覺藝術展覧(June 2011)中展出;個人摄影展覽<釋放>於北京798藝術園舉行(2010年)。多幅大型摄影作品被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。

 

Date: 11/05/2013

Time: 3:00 pm - 5:00 pm

Participants: 15 (First Come, First Serve)

Location: JCCAC L8-08

Fee:
Member: FREE
Non-Member: HK$20.00

Guest
Bobby Sham / Speaker
Tony Lim / Alternative Art

Organizers:
alt-art-logo

REGISTRATION FORM

  • Payment Methods:
    (1) Please make payment to:
    Bank: Bank of China
    A/C: 026-720-00014516
    A/C Name: Graphique Trends Associates
    And then upload the payment slip
    2) Pay cash (HK$20) during the seminar day
 

Verification

 
Subscribe Scroll to Top